县城建成区面积7.6平方公里,山区面积占96.8%,城镇化率45.3%,全县辖6镇3乡、85个村民委员会、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,总人口16.27万人,少数民族人口占55.5%。
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,普洱市中部,被誉为“茶源道始、盟誓之城”,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,茶马古道的源头,是一个以哈尼族、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,自清•雍正七年(1729年)设普洱府起,宁洱已有293年历史。
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,全境皆山,地貌纵横交错,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,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,兼有热带、中亚热带、南温带等气候类型。
宁洱县具有区位、资源、文化三大优势。区位优势:宁洱地处滇南乃至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,东与墨江县、南与思茅区和江城县、西与景谷县、北与镇沅县接壤,地处普洱中心地带,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,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公里;
全县辖6镇3乡、85个村民委员会、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,总人口16.27万人,少数民族人口占55.5%
森林覆盖率77.86%。全县有茶、林、畜牧、现代烟草4大支柱产业,同时也在4大重点产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中,也有我县的“一县一业”咖啡产业。此外还有核桃、澳洲坚果、重楼、滇黄精、白及、石斛、茯苓等特色产业。土鸡、甜糯玉米、翅果藤、蜂蜜、石斛、野生菌、黄心山药、薄壳山核桃、碧根果等农特产种类多、营养价值高,被统一纳入“茶马山甄”区域公共品牌。
宁洱县年平均气温18.2℃,降水量1398毫米,日照1920小时,气候温暖,四季温差小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、四季如春。
森林覆盖率77.86%。全县有茶、林、畜牧、现代烟草4大支柱产业,同时也在4大重点产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中,也有我县的“一县一业”咖啡产业。此外还有核桃、澳洲坚果、重楼、滇黄精、白及、石斛、茯苓等特色产业。土鸡、甜糯玉米、翅果藤、蜂蜜、石斛、野生菌、黄心山药、薄壳山核桃、碧根果等农特产种类多、营养价值高,被统一纳入“茶马山甄”区域公共品牌。
文化优势:“名茶、名道、名碑、名人”是宁洱的四大文化品牌。名茶:勤劳智慧的宁洱先民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,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,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。名道:茶马古道从宁洱起源,通往全国、走向世界,孕育了内涵丰富的茶马古道文化。名碑:县内有被誉为“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”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——民族团结誓词碑。名人:是主演电影《五朵金花》《阿诗玛》的著名彝族演员杨丽坤和全国英模张培英的故乡。县内有云南省第一所开设新学的百年老校—普洱中学,有省级爱国主义教
农业生产稳定增长,粮食产量不断增加,林业工作有序推进,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,渔业生产小幅下降,农机生产持续发力
工业经济降幅扩大。2021年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.1%,分轻重工业看:轻工业同比下降46.6%;重工业同比下降16.6%;分经济类型看:国有企业同比增长15.2%,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20.7%;分门类看:采矿业同比增长79.2%,制造业同比下降29.1%,电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同比增长12.4%。
2021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40.71万吨标准煤,单位GDP能源消耗0.5675吨标准煤/万元(2015年可比价计算),同比下降15.6%。
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。2021年,全县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18.9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增长48.6%;第二产业下降31.9%;第三产业增长24.8%;民间投资下降26.6%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.3%。施工项目数186个;本年新开工135个。
消费品市场逐步复苏。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075.2万元,同比增长4.8%。分城乡市场看,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6941.2万元,同比增长4.9%;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134万元,增长4.0%。分消费形态看,实现餐饮收入34796.2万元,同比增长3.8%;实现商品零售168279万元,增长5.0%。
交通运输业发展较稳。年末,全县公路里程4315.28公里,其中:国道172.91公里,省道156.68公里,县道379.21公里,乡道436.04公里,村道(入国家数据库)1974.24公里。全县公共车辆共11辆,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.0%;全县共有载客汽车123辆,载货汽车1121辆。
财政收支运行平稳。2021年末,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9176万元,同比下降4.3%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2952万元,同比增长6.1%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98600万元,同比增长17.2%。
科学技术不断发展。2021年,全县已建成7个省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,涉及生物医药、食用菌、薄壳山核桃、林业等行业。2021年,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,全年专利授权39件。
生态环境持续优化。2021年度,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,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.4%,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,辖区内1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和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,水质达标率均为100%。深入打好“三大保卫战”和“7个标志性战役”,环境质量成效显著;河(湖)长制工作实现常态化、规范化,考核为优秀。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并投入运营,建成乡(镇)污水收集管网33.74公里,完成2019年度第二批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(项目资金1102万元)对普洱大河(宁洱段)截污整治工
社会保障工作平稳有序推进。年末,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8787人(含机关事业单位),同比增长3.5%;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19603人,增长4.9%;生育保险参保11319人,同比增长1.1%;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8098人,同比下降0.97%;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3391人,同比下降1.1%;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7364人,同比下降0.91%。
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提升。结合美丽县城、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,推进城市建设。年末,城市建成区面积7.6平方公里,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.42万平方米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.82%。